盛世景集团14周年庆暨投资策略会于金秋10月在京举行。盛世景集团合伙人林小涵博士发表主题演讲,并主持随后的“健康大咖汇”,携创新药服务及创新药领域专家、临床专家及新财富医药首席共话大股权时代健康投资。
林小涵指出,不管从人口老龄化导致健康需求与日俱增的逻辑,还是从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改革的时代背景,健康行业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确定性。最近五年密集的医疗政策改革也不断跟进,健康产业投资的春天已经到来。
(盛世景集团合伙人林小涵博士)
“三六一”:选择细分领域龙头进行布局
作为拥有十余年的生命科学背景和股权投资经验的专家,林小涵博士对当前产业机遇的判断可谓一针见血。她表示,在新冠疫情、新基建、内循环等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医药行业的发展一马当先。
关于如何抓住医疗健康投资的机遇,林小涵提出了“三六一”投资策略。六个标准包括:市场空间大、临床需求迫切、团队实力强、技术壁垒高、产品创新性强、研发进展快。三大方向为:从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服务三大赛道中筛选出符合临床刚需且可及性强的细分赛道。一个目标是指:透过基本面筛选,融合市场观点,结合盛世景自身上下游打通的优势,投出优质高回报项目。
具体而言,就是以创新药、创新器械、智慧医疗三大赛道为主,布局创新、重仓龙头。创新是指在于技术上不做“Me too”、“Me better”,疫情的肆虐、创新药的涌现和资本市场退出通道的打开都让各种创新更好地落地。重仓龙头的意义在于用“三六一”的标准去选择细分领域龙头的企业进行布局,同时通过不断加仓从上游的天使基金中跑出来的优质项目,孵化和陪跑行业龙头。
这些年,盛世景一直在默默构建自身的产业生态,布局了2只大健康早期基金,并控股了一家上市公司,已经将上游项目孵化和下游退出渠道打通。盛世景已有多个大健康项目通过IPO、并购重组等方式退出,另有较多项目处于证券化实质准备阶段或已实现浮盈,代表案例包括步长制药、成大生物、柯菲平、企鹅杏仁、医联等。
从创业到投资再到临床应用:构建正向循环的生态体系
在下午举行的“健康大咖汇”圆桌论坛上,应邀出席的行业专家包括百奥赛图总经理及全球BD负责人郭朝设、嘉兴优博CEO曹小冬、三金宝船总经理谭凯、麦济生物董事长张成海、解放军307医院肺部肿瘤内科主任杨绍兴、国盛证券医药首席研究员张金洋。
(左起:林小涵、郭朝设、曹小冬、张成海、谭凯、杨绍兴、张金洋)
面对创新药的机遇和挑战,百奥赛图总经理及全球BD负责人郭朝设博士认为当前大多数药企新药研发的投入产出比依旧非常差。与其他大药企开发一个新药动辄花费几十亿美金相比,再生元平均一个新药的开发成本仅7亿美金左右,其根本原因在于再生元具有一套独特的新药开发技术体系。因此新药研发的技术体系创新可能是医药企业持续创新的的重要助推力和源泉。百奥赛图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淀,形成了以全人抗体小鼠RenMab为基础的高效抗体药物研发体系。2020年初,百奥赛图做出向创新技术驱动新药研发的生物技术公司的战略调整,并正式推出“千鼠万抗计划”,在RenMab小鼠上对1000多个抗体药物靶点逐一进行基因敲除,在此基础上利用3-5年的时间对每一个靶点制备出识别多表位、多物种的抗体药物并通过自发肿瘤小鼠和狗的体内药效筛选,从而找到更安全有效的抗体药物,提高临床的成功率。通过这一高效、规模化的抗体药物开发模式,相信能够挖掘出真正的创新型药物。
嘉兴优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EO曹小冬博士非常赞同平台式的创新,认为现在很多希望通过“Me too”、“Me better”来弯道超车,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见得有太多弯道机会。创新需要结合临床信息,找到关键痛点,比如当下PROTAC技术非常热,但PROTAC分子的成药性普遍比较差,临床数据跑出来就知道需要从成药性这一点上切入进行创新。
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成海博士从在研抗体药物分布中找到创新方向,当前全球可能有上千个临床的抗体分子,在我国获得临床批件的抗体分子有约200个,其中PD-1一类分子有大概64个,占了1/3,在肿瘤领域占了70%左右。因此麦济生物选择相对不是很拥挤但临床需求很大的呼吸领域进行创新药开发。这个领域在全球处于刚刚突破的阶段,国内也没有太多人跟随,麦济能快速与行业参与者站在同一起跑线,或许会有领先的机会。
宝船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凯认为宝船的创新更多是基于成熟技术之上的模式创新,希望宝船成为制药公司,去培育更多的创新成果,而不是生物科技公司。公司首先要考虑市场的挑战,这就需要如嘉兴优博曹博士所说的从临床需求倒推创新点;其二做好临床前开发,保障临床前的工艺质量,为企业降低临床失败风险,节省大量成本;第三宝船会更多从源头发现优质创新企业进行布局,构建创新生态圈,比如与盛世景设立天使基金的形式。
“作为一个临床医生,我对新药有一种非常迫切的心理”,解放军307医院肺部肿瘤内科主任杨绍兴说道,这种迫切主要因为肿瘤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都排在前列,临床中希望能把肿瘤变成慢病,但目前来看还有很多的路要走。临床当中最大的欣喜往往来源于新靶点或新基因药物的临床研究,而跟随国外的临床研究虽然对国内疾病的控制有作用,但内心还是希望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出现,降低支付成本。
国盛证券医药首席张金洋博士从二级市场的角度对创新药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首先,科创板上的医药企业有38家,市值约7000亿,占A股350多家医药板块上市公司的1/10,说明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反应超过了产业界,早期的创新企业已经享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红利。其次,近年的一系列产业政策包括医保政策、创新药审批审评快速通道等,都在支持医药创新,特别是允许未盈利创新医药企业上市的政策,更表明资本市场对创新的容忍程度加大。在创新医药企业估值方面,张金洋博士认为需要从企业现实市场溢价,中国对创新药的溢价,和中国医药创新优质先行者的溢价三个方面来考量创新企业的估值。
盛世景健康产业投资:健康行业确定性强,机构体系化布局正当时
在会议现场,林小涵博士向嘉宾分享了盛世景健康投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过去五年盛世景逐步建立起健康投资体系,通过与LP、集团股东、地方政府、被投企业、券商团队以及行业专家等多方的深度合作,建立起常态化的合作体系,找准了健康产业投资的关注点,并对投资项目进行了系统的赛道化配置。
现在,开云·平台拥有两支上游的早期基金,这两支基金由地方政府、股东和被投企业合作设立。同时,在2020年疫情大年开云·平台收购了康跃科技,并着手相应的资产重组工作。目前为止,开云·平台的左手是早期天使基金,开云·平台的右手是上市公司平台,早期与后期投资相辅相成。
未来盛世景将打造自己的产业生态。众所周知,医药圈内的两大生态非常知名,其一是体系相对封闭的药明生态,上游做创新药服务,下游做创新药的投资。其二是打法有所不同的泰格生态,自上而下从创新药服务走向金融,最终走到医药产业。而盛世景打造的产业生态是:创新药的临床服务平台与金融资本合作,从而逐步布局创新药企业平台。在开云·平台的生态体系下,盛世景在最早期就与创新药服务的平台深度融合,不局限于GP和LP的关系模式,而是合作深耕上游的创新药领域投资。这一产业生态目前已经在开花结果。从宝船生物开始,开云·平台希望后续不断复制这种优秀的模式,逐步建立盛世景特有的医药生态,重视产业,重视深度合作。
本次“行稳致远,进而有为”主题投资策略会由盛世景集团主办,大会汇集了来自学术机构、金融机构、上市公司、股东单位及被投企业等各界代表。在为期两天的策略会系列活动中,来宾们与盛世景集团一道,研判宏观政策、洞悉行业发展、共话股权佳景。